超大或特大城市推动“郊区化进程”,是我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趋势。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而言,郊区新城将起到“舒压”与“蓄势”的双重作用。


(资料图)

何谓“郊区新城”?就是在中心城区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人口、产业、居住集聚地,并有条件成为独立的综合性功能节点乃至区域性中心。郊区新城一般要具备这些条件:一是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能够有效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二是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具备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发展潜力、区域带动能力;三是人口和产业集聚度较高,有条件形成综合性服务功能汇聚地。

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邓兰燕看来,总体而言,郊区新城处在经济圈中心城区周边:对内,可推动经济圈主轴中小城市经济动能传递;对外,可成为经济圈联动周边城市群的桥头堡。

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而言,郊区新城将为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有效“舒压”,缓解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同时,为经济圈“蓄势储能”,承接一定量的产业、人口等资源要素转移,有序纾解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

纵观国内外,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伦敦、巴黎、东京等超大城市都拥有一批郊区新城。快速便捷的交通、生态宜居的居住、产业和服务功能的导入,加速了资源要素从中心城区向郊区新城疏解,为经济圈构建起更加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当前,处在双城经济圈发展主轴上的永川、合川等,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綦江-万盛,处在渝东北与渝东南联结地带的涪陵、梁平等,都具备率先建成郊区新城的良好条件。不少区县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规划,未来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促进产城融合。郊区新城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要重点导入中心城区先进制造业、科技研发应用、要素集散平台等功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建设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千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实现职住平衡。郊区新城是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聚集地,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通勤效率,推动就业居住空间平衡有序调整,提升城市发展活力。与之相呼应,交通、产业、生活等功能都要作进一步优化。

强化生态宜居。要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导向,促进城市品质升级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按照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标准建设郊区新城,导入优质城市服务功能,增强新城生活品质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推进交通便利。要发挥郊区新城的地理区位优势,完善机场、高铁、轨道、公路、水运等多层次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郊区新城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既有机联系内部小城镇和中心镇,也快速便捷通达中心城区和相邻新城,更有效衔接周边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

来源:两江观察 齐飞

专家论双城⑧ | 郊区新城为经济圈“舒压”“蓄势”

标签: 成渝地区 超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