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川渝综合1月16日,凤凰网川渝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鲤鱼池—后堡站)将于2023年春节前通车试运营,开通后将形成一条南北向大通道,有效分流单轨3号线南北向客流,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资料图】
南北向分流有效缓解3号线压力
9号线二期起于兴科大道站,途经春华大道站、兰桂大道站、中央公园东站、丛岩寺站,止于花石沟站,其有效串联起沙坪坝区、江北区、渝北区等城市商业经济中心,进一步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
9号线二期春华大道站。
10号线二期起于鲤鱼池站,途经曾家岩站、大礼堂站、七星岗站,止于后堡站,串联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形成纵横交错结构,极大程度为南北向交通分流,缓解轨道3号线载客压力,也将缓解春运期间轨道交通压力。
曾家岩站现可换乘10号线、2号线。
“两条线均为中心城区辅干线路,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轨道运营网络,更好服务市民绿色出行,更好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为主城都市区加快发展提供新动能。”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军介绍,下一步重庆轨道交通将提速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2023年,还将开通5号线北延伸段、18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旅程将突破500公里。
科技感十足
为市民带来轨道交通乘坐新体验
10号线二期沿江而过,途经多座建筑,为减震降噪,全线采用无缝线路,还在振动噪声敏感点区段设置了钢弹簧、减振垫等多种减震措施,在跨江桥上设置了声屏障、阻尼钢轨、道床吸声板等多种降噪设备,进一步降低了周边的振动噪声污染,保护区域内多处文物及老旧房屋。
乘坐10号线二期可眺望江景。
在节能环保方面,9号线二期采用再生能量吸收装置为中压回馈再生吸收装置,该装置既保证了车辆安全行驶,又节省了电能,综合节能效果显著。
同时,10号线二期首次采用智慧能源管控节能系统,系统通过采集车站大、小系统及空调水系统的相关环境参数,集中监视、管理和控制受控设备,在助力实现智能化、绿色节能运行的同时,也让乘客能够便捷、实惠地享受到绿色出行方式。
老重庆文化加持
沉浸式体验山城魅力
为凸显重庆地域特色,塑造当地文化氛围,两条线在设计中全面融入巴渝文化和山城风情。据重庆单轨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王晓辉介绍,9号线二期花石沟站采用重庆典型山地建筑-吊脚楼形式,将高差接近20米的地形融合,而10号线二期中的大礼堂站,内里装修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重庆大礼堂以及周边学校等特色建筑,一面刻画诸多大礼堂元素的文化墙十分吸睛,让乘客抵达此站就能迅速融入渝中区的文化氛围。
大礼堂站内一面包含大礼堂元素的文化墙,体现了重庆“母城”独特的文化氛围。
此外,10号线二期车站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人士、母婴、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在设置站内外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高架站空调候车室的基础上,全线增设了母婴室,并首次在重庆轨道交通公共卫生间内引入儿童洗手台设计理念,不断加强人文关怀。
标签: 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