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谷县城出发,驱车约40分钟便到了康家滩村。一进村口,就能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绿化公园,公园内干净整洁,绿化灌木修剪平整,各类植物生长繁盛。公园上方一处凉亭内,几位老人正在休闲地聊着天。距凉亭不远处,一个圆形池塘里的荷花伸展着碧绿的叶子,十分赏心悦目,几名孩童正在池边护栏外追逐玩耍。从村里放眼看去,层层叠叠的果林菜地,精美的农家小屋、乡村校舍,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山水田园画。
然而谁又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连条通村的水泥路都没有,少数农户家甚至水电不通。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干旱少雨,213户1058人可耕地面积只有1865亩,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康家滩村属渭北干旱山区,海拔1500米左右,有2个自然村。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荷花池,以前危及村民安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段,通过回填土方、分层分级筑土改造建成了梯田式公园。我们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等措施,使村容村貌更整洁更美丽。”康家滩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东说。
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家滩村基层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富民产业初具规模,农户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积累逐年提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当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20年又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十年来,康家滩村通过自筹、争取项目等方式,建成了康家滩文化广场、人民舞台、老年活动中心、柯老沟公园、康家滩小学、康家滩幼儿园。全村实现了通村道路和巷道全部硬化,自来水覆盖率达90%以上,动力电全覆盖。同时,完成危旧房改造和“厕所革命”,网络通信、宽带、移动网络全覆盖。
2017年,康家滩村响应“三变改革”政策,以康家滩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为牵头股东,利用村闲置资产,吸纳农户入股的形式,成立了甘谷县康美辣椒加工有限公司,注册了“北山红”“大北山”两个辣椒品牌,建成辣椒种植基地600余亩、辣椒育苗基地18亩、蜜桃示范园100亩,并与多家公司签订了网上代销合同,提升了辣椒附加值,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2019年12月,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发展模式,新建育苗钢架大棚22个,升级改造辣椒加工车间隔离缓冲走廊105.57平方米、车间320平方米。每年盈利后,年底按照10%分红到村级集体5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积累。两年来,已累计分红10万元。
除了以上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之外,康家滩村看不见的变化更“走心”。
“跟住房条件、道路、自来水相比,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思想,现在我们村困难家庭有人帮忙,村里卫生也有人打扫,逢年过节还办晚会组织跳广场舞、篮球、包粽子等比赛。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村民素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文明了。”康家滩村村民孙福平说。
“我们还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新风培育、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等服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拒绝大操大办等纳入管理范畴,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王建东说,通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 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