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23项内容。

顶层设计意义深远

意见旨在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之后,时隔多年,我国又一次发出的信用体系建设最强音。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此次意见的发布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实施路径。这是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成绩斐然:标准规范相继出台,制度规则日趋细密,应用场景极大丰富,有力提升了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专家表示,意见站高望远,开宗明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体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征信市场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形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力。

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社会信用体系与优化营商环境之间,之所以关系紧密,是因为两者均以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价值追求。

在“指导思想”部分,意见明确,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发端于2003年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评估体系,也是主权信用评级、国际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政策影响因素,实质上影响着全球资本流向的重要风向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正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亘古不变的主线。

2022年2月8日,世行发布了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概念书。2023年1月将正式启动新一轮评估。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所关注的诸多维度,与世行营商环境的方法论高度契合。

意见强调,要健全信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构建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档案。

企业办事便利度,即减环节、压时间、降费用,是世行营商环境评估的三大维度之一。专家表示,意见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办事便利度水平。世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增加了评估政府在促进良好的营商环境中的积极功能的指标。意见的实施,将持续优化我国政府的监管框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力促营商环境优化。此外,新的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将原来的“保护中小投资者”与“获得信贷”指标,合并为“获取金融服务”指标。意见的实施,将直接提升若干营商环境指标的水平。

创新信用监管机制

意见强调创新信用监管,加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

对此,专家表示,意见强调的正是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以守法与履约实际状况为基础的信用机制,也就是说,以结果为基础、全面客观、真实真诚。信用监管是我国顺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信用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的监管创新。从本质上讲,信用监管是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手段,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从而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琰)

标签: 营商环境优化 信用监管机制 实体经济 诚信水平